發(fā)布日期:2022-09-29
“與當?shù)孛癖娊煌褪且孕膿Q心?!敝腥瞻罱徽;?0周年前夕,日本橫濱山手中華學校校長張巖松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該校120余年來與當?shù)厣鐣y手共進的歷史實踐表明,海外華文學校能夠在其間發(fā)揮搭建溝通橋梁、促進彼此理解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身為校長的張巖松每天清晨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學校大門前,與進校的學生互道早上好。久而久之,路過的當?shù)孛癖娨布尤雴柡眯辛?,與他聊上兩句家常。
兩年前的開學季,照例在門口迎接學生的張巖松發(fā)現(xiàn),一位穿著嶄新校服的日本小女孩背著書包從不遠處的電車站里跑來,正是他不知姓名的“小熟人”。
女孩所在的保育園在橫濱山手中華學校附近,自入園起,她每天早上都經(jīng)過學校門口去上學。每次路過,張巖松都會和她打招呼。“最開始我和她擺手,她沖我笑;后來我問早上好,她就很有禮貌地鞠躬,回我早上好?!睆奶稍趮雰很嚴铮綘恐鴭寢尩氖直谋奶?,張巖松作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見證了女孩的成長。
這樣的“情景對話”每天都在上演,直到那天女孩在他面前站定后,鞠了一躬說:“謝謝?!睆垘r松明白,這是女孩升入小學前的告別,此后她不再會經(jīng)過張巖松所站的學校門口,所以專程來道謝。
女孩的舉動讓張巖松深受感動。在他看來,所謂“民心相通”,正是來自于也體現(xiàn)在華僑華人與當?shù)孛癖娺@樣日常交往的點滴中。
自1898年建校以來,橫濱山手中華學校潤物無聲地融入當?shù)厣鐣l(fā)展,已然成為當?shù)孛癖娦闹衼碜悦耖g的“中國代表”,不少當?shù)厝嗽谔峒爸袊藭r,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所華校。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許多日本民眾看到報道,自發(fā)來到橫濱山手中華學校,希望學??梢詭椭邮站杩睿⑥D(zhuǎn)交前線災區(qū)。“來學校捐款的大多是附近的日本居民,有的不知道官方的捐款渠道,有的走了很遠的路,只為了把錢送到中國人手里?!睆垘r松說,這次經(jīng)歷讓他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關(guān)心,更深刻理解了海外華僑華人特殊的“橋梁作用”。
他認為,海外華校肩負著向?qū)W生解釋住在國社會、祖(籍)國社會與華僑華人社會的使命,因此形成了三種社會互通共融的特殊語境,在推動文化交流、民間友好上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與責任。
2011年,橫濱山手中華學校與當?shù)卣灱s,成為橫濱市唯一一家非公立學校的海嘯避難場所。這意味著,如果發(fā)生海嘯,學校將敞開大門,無條件接受所有人來校園避難,免費提供食物與住宿。
善意的流動從來都不是單向的。由于橫濱山手中華學校的操場難以容納全校師生舉辦運動會,遷入新校址以來10余年間,學校都借用周邊日本學校的操場舉辦運動會。與此同時,學校也向周邊的日本幼稚園、保育園免費提供活動場地,并常年保持與當?shù)厝毡緦W校的交流,邀請當?shù)貙W生前來體驗包餃子等中國風俗。
學會包餃子,他們覺得很有趣,我們的學生也感到非常自豪?!痹趶垘r松心中,這樣貼近生活的交往活動是踐行文化自信的最好嘗試。他希望,未來學校能在此基礎(chǔ)上舉辦更豐富多元的活動,探索海外華校建設(shè)中華文化中心的可能性,讓更多當?shù)厝擞袡C會親身體驗中華文化。(轉(zhuǎn)自:中新網(wǎng) 北京9月29日電 作者:門睿 于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