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23-04-04
暌違四年之久,同仁摯友得以重聚一堂——于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第十五屆漢語教師培訓。因疫情中斷至今的線下課程,千呼萬喚始復來。我校7名教師代表前往參與,大家沐浴著四月的第一場春雨,在典雅幽靜的會議室內,碰撞出一曲交融、熱烈而又輕快的小步舞曲。
本次課程以“中文教學與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結合”主題,邀請到了瑞士華語作家及媒體人朱頌瑜女士作為主講人,為瑞士法語區(qū)及周邊地區(qū)30余名學者及中文教師,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講座和活動。非遺工藝廣泛的門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瑞士本土中文教育的研發(fā)實踐兩相結合,猶如這波光粼粼的日內瓦湖畔景致一般,傳遞美的力量打動人心,傳播文化的涵養(yǎng)滋養(yǎng)精神。
朱頌瑜女士是中國民間藝術品收藏者、美術工作者、傳統(tǒng)文化研學者,求學時期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校,后長期活躍在廣州及華南地區(qū)的工藝美術圈,廣泛涉獵廣彩、廣繡、版畫、蛋雕、剪紙等等各類非遺工藝形式。自2016年起,朱頌瑜致力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工藝美術技能,簡化、活化并融合于漢語教學與傳播。
在本次講座中,朱頌瑜講師結合她在瑞多年教學和研究經驗,通過大量實物和案例展示,實現(xiàn)“活靈活現(xiàn)說非遺、活學活用教中文”。在介紹“活化生肖文化,創(chuàng)建主題課程”板塊中,朱頌瑜詳細介紹了不同的顏料分類、上色玩法,通過市面上簡單易獲得的文創(chuàng)工具,豐富大家的中文課堂活動。四月正值西方復活節(jié)和中國清明和不久的端午,東西方恰巧都有草木入染的習俗。雖然草木種類各有不同,卻一樣的取材自然繽紛色彩,純粹傳統(tǒng)的染色工藝,一樣的歌頌自然純樸之美。
青花瓷主題課給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院”網站,其中資料系統(tǒng)詳實專業(yè),視頻制作精良,非常適合作為活動課導入文化內涵?!扒嗷ù伞弊鳛橹袊に嚭蛯徝赖募蟪纱?,尤其適合教師研發(fā)創(chuàng)新型課程,拓展教學內容。朱頌瑜講師結合剪紙、繪畫、拓印、染色等基礎的美術方式,將如中國瓷器、古法造紙、篆刻版畫、香道、中國茶藝等不同非遺工藝簡化、活化,成為拓展中文教育教學工具和文化傳播絕佳的載體。
最后,大家動手參與體驗葉脈書簽的制作。少有美術功底的中文老師們,在講師的啟發(fā)下,拿起新媒體利器,激發(fā)出澎湃的美術創(chuàng)作熱情,留下了各有特色的葉脈繪畫作品。
充實、新穎的講座和活動體驗,讓這一次培訓課程有趣、有用、有意義。特此感謝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謝院長、朱頌瑜女士。在此預告,讓我們一起期待五月中旬由我校教師代表呈現(xiàn)的下次培訓?。ㄞD自:我們在瑞士CIG教中文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