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校風采

  首頁  /  華校風采

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會長倪小鵬:中文學校是座橋

發(fā)布日期:2023-06-25

? ? ? ?海外華文學校是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受疫情、科技發(fā)展等因素影響,其發(fā)展面臨多重挑戰(zhàn)。面對未來,如何實現提升和轉型?如何建立起標準化、正規(guī)化、專業(yè)化的教育體系?本版從今日起推出“聚焦海外華文教育”系列報道,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日前發(fā)布《2022美國華文教育行業(yè)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數據分析和深度訪談,探索美國華文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轉型?就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會長倪小鵬。

? ? ? ?如何應對挑戰(zhàn)實現轉型

 ? ? 記者:《報告》顯示,美國的中文學校正從受疫情影響的挑戰(zhàn)中穩(wěn)步恢復。在您看來,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現狀如何,未來面臨哪些挑戰(zhàn)?

  倪小鵬:根據《報告》,資金、生源、師資問題是很多受訪學校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同時優(yōu)秀中文教師需求大,很多學校急需系統(tǒng)的教師培訓。這跟我之前走訪多所中文學校了解到的情況基本一致。

  對美國華文教育來說,2022年是極具歷史性的一年。雖然眾多中文學??朔刂靥魬?zhàn),回歸實體教學,但仍面臨多重挑戰(zhàn)。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校注冊人數下降。隨著網絡資源日漸豐富和商業(yè)網絡教學競爭到來,各地中文學校出現生源分流、人均選課數量下降等情況。

  其次,課程形式眾口難調。不少學生和家長要求回歸疫情前的教學模式,但也有一部分師生要求保留網課教學。同一門課程既有線上教學也有線下教學,如何保證教學效果是考驗。

  此外,受復雜國際局勢影響,個別中文學校在租用場地、開展活動方面遇到困難。比如,一些由中文學校舉辦的節(jié)慶與文化活動因前述困難,舉辦效果和義工參與積極性都大打折扣。

  一些老師、家長和學生希望學校更多關心華裔身份認同、心理健康、華裔歷史等,但學校在這方面的課程和教學還處于嘗試階段。

  記者:疫情和復雜的國際形勢給美國中文學校帶來了挑戰(zhàn),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轉型的可能。中文學校該如何轉型應對挑戰(zhàn)?

  倪小鵬:首先,要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疫情期間,各中文學校面臨收入下降、來自商業(yè)中文網絡教學機構的競爭等問題。恢復線下教學后,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增強自身競爭力,而提升競爭力、降低學校運營成本的一個有效途徑便是中文學校之間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例如,前幾年,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開發(fā)的易趣識字軟件,就吸引了世界各地逾數百所華文學校用戶,獲得了低成本、高收益的項目效果,是一次成功嘗試。如果今后各中文學校在教案、課件、課程等方面共建共享,教師就會有更多時間因材施教,設計教學方案,教學也將變得更加生動、立體,形成更大的共贏效應。

  其次,師資技能需重新定義和培訓。隨著線下教學的回歸,教師從網絡教學中獲得的教學技能需要繼續(xù)提升,并和線下教學互補、兼容,這就需要對中文教師的師資技能進行重新定義,并組織相關培訓,給予相應支持,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的長處。

  最后,教育目標需要擴充。對中文學校來說,教育目標不能僅僅局限于開設中文語言技能課程,還應拓展多元文化、身份認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語言教學目標也要從灌輸和記憶轉向學以致用、促進思考、促進語言創(chuàng)造性的輸出。

  如何實現教學理念轉變

  記者:疫情期間,不少中文學校轉變教學模式,開設了線上教學課程。如今回歸線下教學,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效結合?

  倪小鵬:華文教育最關鍵的還是面對面的互動和教學的設計,包括目標、內容、任務和評估。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線上教學有其特有的價值,而且很多師生都在疫情期間有所嘗試。無論從教學手段還是教材形式,未來的教育模式都會受數字化技術影響。好的教學設計能助力學生實現學習的個性化和情境化。例如,中文課如果和“元宇宙”結合起來,就可以拓展教學內容。以清明上河圖的講授為例,借助新技術可以設計出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課件,甚至能實現學生和畫中的人物互動。

  值得關注的是,教材和數字技術結合實現的互動并非只是物理上的互動——點擊屏幕上的按鈕獲得點擊者希望了解的知識,還要實現心理上的互動,就像我們看電影,并不需要點擊按鈕,但可以沉浸到劇情中。好的教材也一樣,會實現和學生心理層面的互動,能讓學生沉浸其中,激發(fā)學習興趣。

  記者:您多次提到,教學觀念不變,技術推動中文教學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學生的學習體驗也不會變。如何推動教學觀念的轉變?

  倪小鵬: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些老師習慣于照本宣科,即使引進技術也多用在“教”的方面,例如用PPT做板書。如果轉變教學觀念,PPT則可以用作學生學的工具,比如讓學生用PPT來編寫他們的故事等。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也在盡力促進這方面的轉變,比如增加相關培訓,將翻轉課堂、任務式教學、情景教學等用于教學,也鼓勵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留出時間讓學生表達,這也有利于學生和當地學校教學模式的接軌。

  其次,教材的編寫和選用要從學生出發(fā),通過教材的轉型來帶動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如今的中文教材正在向數字化、多媒體化發(fā)展,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注重和學生的互動以及個性定制,甚至可以和虛擬現實技術結合起來。

  如何搭建交流橋梁

  記者:《報告》提出,美國中文學校正在由中文授課機構轉向為華裔家庭提供支持的文化中心與社區(qū)中心。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倪小鵬:中文學校以社區(qū)為基礎,既幫助華裔青少年與祖籍國文化相關聯(lián),又與美國本土學校和社區(qū)建立聯(lián)系,是連接華人社區(qū)和多元社會的橋梁。

  過去,建立中文學校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語言傳承、文化體驗和社區(qū)凝聚的機會,現在這些功能已基本實現。在新階段,中文學校要著重幫助他們提升在多元社會的適應力和影響力。

  從教育目標上看,中文學校要從過去教授中文的目標轉向提高文化身份的認同和華裔影響力。比如很多學校開設的領導力課程和華裔歷史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把中華文化作為優(yōu)勢,在多元文化中展現出獨特風采。

  從教學活動上來說,中文學校需要讓孩子走出學校,到社區(qū)中做調研,或設計、規(guī)劃服務社區(qū)的項目和活動。中文學校會在春節(jié)、中秋節(jié)組織孩子去社區(qū)中心布展,展覽包括語言、習俗、食物、剪紙等。其他族裔可以一起參與,了解中文和中華文化。比如,俄亥俄州現代中文學校每年開展的“中國節(jié)”就很有特色,還在去年和當地高中的學生聯(lián)合創(chuàng)建亞裔學生俱樂部,提升了師生和家長的歸屬感。

  記者:您曾強調,中文學校的社區(qū)功能還表現在凝聚華裔學生家長情感。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倪小鵬:家長在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后,會在一起交流信息、聯(lián)絡感情、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推動了中文學校社區(qū)功能的發(fā)揮。由于扎根社區(qū),中文學校在文化傳承上的作用主要依靠家長齊心協(xié)力舉辦春節(jié)、中秋等活動,促進文化多元。而在這些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凝聚了華裔家長的情感,同時提升了自豪感。

  倪小鵬: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會長,主要從事教育領導力、在線教學和教育質量評估等研究。熱心于社區(qū)服務,積極促進中文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組織各類社區(qū)活動如“中國節(jié)”、中秋文化之夜等。(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返 回

版權所有?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 ? 京ICP備19005412號-1